-
结语
-
眩晕多由情志、饮食所伤,以及失血、外伤、劳倦过度所致。病位在清窍,涉及肝、脾、肾三脏。基本病机为肝阳、痰浊、瘀血上犯清窍或脑髓空虚、清窍失养。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或本虚标实,实证有肝阳上亢、痰浊上蒙、瘀血阻窍;虚证有气血亏虚、肾精不足。各证候之间又常可出现转化,或不同证候相兼出现,如肝阳上亢可兼肝肾阴虚,气血亏虚可夹痰浊中阻,血虚可兼肝阳上亢等证。针对本病各证候的不同,治疗可根据标本缓急分别治疗,可采取平肝、息风、潜阳、清火、化痰、化瘀等法以治其标;补益气血、补肾填精等法以治其本。
-
名称
-
眩晕
-
概述
-
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。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,视物模糊;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。两者常同时并见,故统称为“眩晕”。其轻者闭目可止,重者如坐车船,旋转不定,不能站立,或伴有恶心、呕吐、汗出、面色苍白等症状。
眩晕最早见于《内经》,称之为“眩冒”。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云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,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。《灵枢·卫气》提出“上虚则眩”,《灵枢·口问》云:“上气不足,脑为之不满,耳为之苦鸣,头为之苦倾,目为之眩”,《灵枢·海论》指出“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”,认为眩晕以虚为主。汉代张仲景提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,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。宋代严用和《重订严氏济生方·眩晕门》中指出:“所谓眩晕者,眼花屋转,起则眩倒是也,由此观之,六淫外感,七情内伤,皆能导致”,首次提出外感六淫和七情内伤致眩说。元代朱丹溪强调“无痰不作眩”,《丹溪心法·头眩》记载:“头眩,痰挟气虚并火,治痰为主,挟补气药及降火药。无痰不作眩,痰因火动,又有湿痰者,有火痰者。”明代张介宾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“虚者居其八九,而兼火兼痰者,不过十中一二耳。”强调“无虚不能作眩”。虞抟《医学正传·眩晕》提出“眩晕者,中风之渐也”,认识到本病与中风之间有一定内在联系。
西医学中的椎-基底动脉供血不足、高血压、低血压、低血糖、贫血、梅尼埃病、神经衰弱、脑外伤后遗症等,临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者,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。
-
病因病机
-
眩晕多因情志内伤、饮食劳倦及病后体虚,导致气血肾精亏虚,脑髓失养;或肝阳痰火上逆,扰动清窍所致。
(一)病因
1.情志内伤:素体阳盛,加之恼怒过度,肝阳上亢,阳升风动;或因长期忧郁过度,气郁化火,肝阴暗耗,阳亢风动,上扰清空,发为眩晕。
2.饮食劳倦: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气血生化乏源,清窍失养;或嗜酒肥甘,饥饱失常,或劳倦太过,脾胃受损,健运失司,聚湿生痰,痰湿中阻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引起眩晕。
3.年高体弱:年老肾亏,髓海不足,不能充脑;或肾阴素亏,肝失所养,以致阴虚阳亢,均可发为眩晕。
4.病后体虚: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后,气血两虚,清阳不展,脑失所养,发生眩晕;久病伤肾,肾精亏虚,髓海失充,发为眩晕。
5.跌仆、外伤:头部外伤,气滞血瘀,痹阻清窍,发为眩晕。
(二)病机
眩晕的病位在头窍,病变脏腑以肝为主,涉及脾、肾。肝为风木之脏,其性主动主升。若情志过激,可致阳升风动;或肝肾阴虚,水不涵木,阳亢于上;或气火暴升,上扰头目,发为眩晕。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若脾胃虚弱,气血不足,清窍失养;或脾失健运,痰浊上扰清空,眩晕乃作。肾主骨生髓充脑,肾精亏虚,髓海失充,亦可发为眩晕。
病理因素以风、火、痰、瘀为主。风火源于肝肾,脾为生痰之源,三者互可联系,故可见风火相煽,风痰蒙蔽或痰热上蒙,甚或风火痰浊阻于清窍,临床错杂兼见。
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。因肝阳上亢,痰浊中阻,瘀血阻络所致者病实;气血亏虚,髓海空虚,肝肾不足所致者属虚。虚实之间可相互兼夹或转化,但以虚者居多。若中年以上,肝阳亢逆,化风上扰,往往有中风、晕厥之变。
-
诊断
-
1.头晕目眩,视物旋转,轻者闭目即止,重者如坐车船,甚则仆倒。
2.可伴有恶心呕吐,眼球震颤,耳鸣耳聋,汗出,面色苍白等。
3.多慢性起病,反复发作,逐渐加重。也可见急性起病者。
血压、心电图、颈椎X线摄片、TCD、颈动脉超声、头部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。
-
辨证论治
(开通VIP后可查看)
-
预防与调护
-
眩晕多与饮食不节、劳倦过度、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,故保持心情舒畅,饮食有节,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劳累,有助于预防本病。
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充足睡眠,保持心情愉快。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,忌烟酒、油腻、辛辣之品。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,重症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、呼吸、神志、脉搏等情况,以便及时处理。
-
临证要点
(开通VIP后可查看)
-
文献记载
-
1.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.眩晕诊治专家共识[J].中华神经科杂志,2010,5(5):369-374
2.韩英博,彭俊阳,姚建华.眩晕的病因分类与规范诊治[J].中国老年学杂志,2015,5(35):2590-2592
3.刘菊妍,雷英菊.金元四大家论治眩晕思想探析[J].新中医,2008,40(1):99-100
《素问玄机原病式·诸风掉眩皆属肝木》:“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,由风木旺,必是金衰不能制木,而木复生火,风火皆属阳,多为兼化,阳主乎动,两动相搏,则为之旋转。”
《景岳全书·眩晕》:“丹溪则曰无痰不能作眩,当以治痰为主,而兼用它药。余则曰无虚不能作眩,当以治虚为主,而酌兼其标。孰是孰非,余不能必,姑引经义,以表其大意如此。”
《临证指南医案·眩晕》:“经云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,头为六阳之首,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,所患眩晕者,非外来之邪,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,甚至有昏厥跌仆之虞。其症有夹痰、夹火、中虚、下虚、治胆、治胃、治肝之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