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按语
-
本品与牡蛎配伍,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,软骨病;对小儿多汗、夜惊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发育迟缓等症也有治疗作用,如龙牡壮骨颗粒。
-
中药名称
-
龙骨
-
名称拼音
-
Lónggǔ
-
古籍出处
-
《神农本草经》
-
中药图片
-
-
概述
-
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类、犀类、鹿类、牛类、象类等骨骼的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。主产于山西、内蒙古、河南等省。
-
性味归经
-
甘、涩,平。趋向沉降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-
功效
-
镇惊安神,平肝潜阳,收敛固涩,收湿敛疮。
-
应用
(开通VIP后可查看)
-
性能特点
-
龙骨甘平质重,入心、肝经,能重镇安神、潜降肝阳,善治各种神志失常之证及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;味涩,入肾经,又可用治肾虚遗精等滑脱证;外用可敛疮,用于诸疮不敛。如《景岳全书》云:“其气入肝肾,故能安神志,定魂魄,镇惊悸,涩肠胃,逐邪气。”
-
用法用量
-
煎服,15~30g。外用适量,煅后研末干掺。镇惊安神、平肝潜阳宜生用;收敛固涩、收湿敛疮宜煅用。
-
注意事项
-
湿热积滞者慎用。
-
炮制加工
(开通VIP后可查看)
-
本草记载
(开通VIP后可查看)
-
现代研究
(开通VIP后可查看)
-
附药
-
龙齿: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、犀类、牛类、鹿类、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。性味甘、涩,凉。归心、肝经。功能镇惊安神,清热除烦。主治惊痫癫狂,心悸怔忡,失眠多梦,身热心烦。煎服,15~30g,先煎。